“梦霞牧场涮牛肉卷/羊肉卷500克,原价32元,会员价29.9元。” 北京市民崔先生在超市购物时,被低价牛肉卷的促销吸引。 他仔细查看了产品标签,发现所谓的“牛肉卷”的第一个成分其实是猪肉。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在食品中添加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甚至猪肉、鸭肉等肉源的“调理肉片”、“复合肉片”并不少见。原料。 与每斤60至70元的纯牛羊肉相比,预制肉片零售价一般不超过40元,批发价不超过25元。 甚至还有商家在网上出售“肥牛肉卷”,其价格为16元/斤。 准备好的鸭肉卷不到10元/斤。 据卖家介绍,这种鸭肉卷是用黄油调味的,用于红油火锅时“一般不能食用”。
专家指出,该产品标注为“牛肉卷”,但猪肉占比最高。 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熟牛羊肉片之所以售价低廉,主要是因为肉源多采用低价进口碎肉辅料。 熟牛羊肉片的品质不如生牛羊肉片。 多销往工地食堂、肥牛饭、麻辣香锅等低端餐饮渠道。 超市的定制产品近年来也开始增多,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购买力消费者的需求。
除预制肉片外,近年来,以鸭肉、狐狸肉等肉源冒充牛羊肉片的案件时有发生。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2020年之前,市场上约70%的牛羊肉片是含有其他肉源的复合片,部分商家没有如实标注产品成分。 目前,该类复合牛羊肉片的市场份额已降至20%以下。 消费者在购买时应留意产品成分表。
“牛肉卷”的主料是猪肉?
“配料中添加水和食品添加剂是可以理解的,但产品名称上写着牛肉卷,但主要成分是猪肉,这不是谎言吗?” 崔先生对手中的“牛肉卷”提出质疑。
新京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该产品标签为江西味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梦霞牧场涮牛肉卷”,产品类型标注为预制预制肉制品(速冻、生制品、非即食)及配料表 所示配料为猪肉、牛肉、牛油、饮用水、食品添加剂等。包装背面标注有包装正面有“复合调理”字样,但没有注明“预制肉”或“复合肉”。
超市出售的“涮牛肉卷”,配料表中猪肉居首位。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当按照制造或者加工食品时添加量的降序排列; 成分添加量不得超过2% 不必按降序排列。 这也意味着“牛肉卷”中猪肉的含量可能多于牛肉。
该超市销售的另一款产品,标签为郑州玉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巴杜布林羊肉复合涮涮锅片”,产品类型标注为“速冻调理食品”,但配料表第一名也是猪肉(含有脂肪)。 其次是羊肉(含油)、饮用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等。
也是速冻调理品,如“京妙羊肉片”、“阳方亿光羊肉片”、“三全羊肉卷”等。 均在产品名称附近印有“菜肴产品”、“冷冻制剂”或“速冻预制原料产品”。 ”等提示语,且配料表中排第一位的是羊肉,没有其他肉源成分。其中,“阳方亿光羊片”还明确标注了羊肉含量。
标签上写着“牛肉卷”和“羊肉复合涮涮锅片”,但配料表中第一个是猪肉。 这违法吗? 江西味悦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3月8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其产品标签符合标准,名称中有“涮涮锅”提示,但它没有直接说“牛肉卷”。 虽然猪肉位居配料表首位,但这仅代表有一定含量的猪肉。 添加猪肉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价格,而一些消费者不喜欢纯牛羊肉的腥味。 “我们的产品也包括纯牛肉,价格也不同。配料(配料)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
“名字很清楚,就是‘复合涮锅片’,配料表里的成分也标注得很清楚。” 郑州玉泉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其产品的文字信息和成分均经过第三方验证。 经过测试并符合食品安全法。 对于产品中猪肉和羊肉的含量,其表示“基本上是各占一半”。 具体含量没有标注,是因为两种肉混合在一起卷起来时,无法很准确地标注百分比。 “猪肉成分的肉卷是针对某一类消费者的,纯牛羊肉片每公斤要价七十、八十元。”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查看成分表。
根据2007年版《食品标签管理规定》,两种以上食品物理混合且外观均匀且难以分开的食品名称,应当体现其混合属性和分类名称。食物。 内贸行业标准《速冻调理食品》(SB/T 10379-2012)规定,命名“菜品”产品时,主要成分(不类似于鸡蛋饺、鱼饺的馅料)占比≥20%产品的净含量。 % 足够。
华北某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石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现有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速冻预制肉片中某种肉类必须占据首位。才能以它的名字命名。 标注“牛(羊)肉卷”的,产品中牛(羊)肉含量低于猪肉,且在品名或显着位置未标明“复合”或“调理”的立场,虽然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等法规,但可能违反广告法,涉嫌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食品科学专家云无心认为,如果一款产品标注为“牛肉卷”,但猪肉成分比例最高,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 “即使产品名称中印有‘羊肉复合涮涮锅片’字样,并且名称旁边标注有熟肉,也只能证明其使用了多种肉类来源,而且名称中强调的仍然是‘ “羊肉”。这么个名字的产品,主要成分应该是羊肉,而不是猪肉。”
低价牛羊肉卷背后的秘密
成品牛羊肉卷在批发市场、超市、电商等渠道都可以看到。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类产品主要采用内贸行业标准《调理肉食品质量安全要求》(SB/T 10482-2008)或《速冻调理食品》(SB/T 10379-2012),而纯牛羊肉卷则多采用《食品安全国家鲜(冻)畜禽产品标准》(GB 2707-2016)。
根据标准定义,预制牛羊肉通常是指以畜禽肉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辅以辅料,经过调味加工,采用速冻技术,储存、储存的预包装食品。低温运输和销售。 纯牛羊肉是指经过冷冻或非冷冻屠宰加工的活体动物的肉。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加了辅料和其他调味料来调味,其价格也相差很大。
在超市渠道,500克纯牛羊肉卷的零售价普遍在50元以上,澳洲进口的肥牛卷甚至可以达到100元,而调理牛羊肉片的价格普遍较低, 500克规格。 售价大多在35元至40元之间,部分产品促销价低于30元。 在批发市场,一斤纯牛羊肉片的批发价在33元左右,而调理牛羊肉片的价格则在25元以下。 在电商平台上,四川成都一家食品公司销售的“肥牛肉卷”价格低至16元/斤。
批发市场销售的调味牛羊肉卷批发价不超过25元/斤。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电商平台上一商家出售现成的“肥牛片”仅售16元/斤。电商网站截图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显示,截至3月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价格为77.33元/公斤,羊肉价格为68.77元/公斤。元/公斤。 半熟牛羊肉卷的价格低于纯牛羊肉的批发价。 它是如何实现的?
“16元一斤的价格也是纯牛肉,没有添加鸭肉,我们有渠道,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上述成都食品公司负责人杨先生表示,其肥牛卷之所以售价低廉,主要是因为“它所用的肉部位不同,都是用肉末准备的” ,添加了盐、水、大豆蛋白等配料,店里还有售价20元以上和30元一斤的牛肉卷,不同的是,30元以上的牛肉卷基本都是零添加成分,而且都是原肉。完全”。
“这款产品一盒(500克)售价30元,18元就能买到。” 3月7日,在北京某批发市场从事牛羊肉卷批发业务的王先生指着店里的一款“炒菜”产品。 《羊肉片》称,“这种预制肉片是将碎肉一起磨成砖块,然后切片,添加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原肉片是从整块肉上切下来的,不加水或“这里的生羊片正常价格是33元一盒,我25元就能买到。”
王先生介绍,熟制牛羊肉片价格之所以这么低,与部分企业采用进口肉末作为原料有关。 “进口肉类有两个概念,一是进口的羊肉、羊腿等整肉,通过正规贸易渠道进口后,价格会比国产肉类贵一点;二是国外消费者吃不完的剩菜。比如牛肉,排骨两侧的脂肪、牛排等部位的碎肉,也是正规进口产品,但成本很低,国外厂家甚至花钱找人加工,进口到国内后国内,一般加工成肉卷、肉馅等。”
“就算每公斤16元的调味肥牛卷,商家大概也能赚2块钱。这里的调味肉片虽然便宜,但利润却比原来的切肉片大很多。” 王先生说。
低端餐饮成主渠道
尽管价格低廉,但大多数商家并不建议消费者或社区通过团购方式购买预制牛羊肉片。
批发商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的预制肉片从超市进货价是27元/盒(500克),卖到终端后超市可以卖39元/盒。 虽然利润很高,但社区团购通常是“一次性交易”,回头客很少。 “我不推荐熟肉,这种肉主要在建筑食堂卖,用来做肥牛饭和麻辣香锅,吃起来有点弹牙酥脆,质量还是不错的,来找我的顾客都想要生肉。更多。”
据王先生了解,除了工地食堂和低端餐饮外,超市渠道的预制肉片比例也在增加。 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利润高,另一方面也与厂家加大包装和宣传投入有关。 “超市这样的肉卷包装要2块钱一个,而简单的包装盒才几毛钱,再加上有广告代言人,顾客就喜欢买。”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在其销售的调理牛羊肉片的商品页面上标注了渠道用途,印证了王先生的说法。 例如,四川某商户销售烹饪用“优质牛肉”,关键词为“火锅肥牛、烧烤肥牛、蔬菜肥牛,餐饮商业用”; 山东一商户还在其熟牛肉卷上贴上“火锅食材”、烧烤、寿喜烧、餐饮、商业用等字样;江苏一商户在其“肥牛”标题图片上标注“超市品质”字样卷”产品。
从产品成分来看,目前市场上的调理牛羊肉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牛羊肉为主,只添加水和盐;二是以牛羊肉为原料,仅添加水和盐;三是以牛羊肉为原料,仅添加水和盐。 食品添加剂中常见的成分有碳酸氢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保湿剂;另一种是以添加大豆蛋白、食品添加剂等为主。 另一类是在牛羊肉中添加猪肉、鸭肉等其他肉类成分,以及水和大豆蛋白。 、食品添加剂调理产品。
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有的牛羊肉卷上标注有水、盐等配料。 其实它们并不是调理肉,而是生肉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用盐水清洗,以洗去表面的灰尘、杂质等。 相当于普通人所说的“注水肉”。 根据监管要求,此类肉类必须在配料表中标注水和盐成分,“否则不会出具证书”。
云无心分析,熟牛羊肉中添加的保湿剂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保证盐水含量高,肉片口感更嫩。 另外就是对于商家来说,保持产品水分后,产出率会提高。 更高,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压秤”。 有些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吸水增重,使肉片更嫩。 “优质肉,无论是生切还是非生切,售价都比较高,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调理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单纯从肉制品的品质来判断肉制品的好坏。”成分表。”
“我们公司有很多中高端产品,有些产品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原肉片类似于直接从新鲜牛肉上切下来的肉片,这是最好的在市场上。” 山东某肉类企业负责人关先生(化名)表示,制作牛羊肉片时添加水、盐、食品添加剂等配料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调整味道和质地。 加工好的牛羊肉片也有质量等级之分,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 “但不能说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等成分,制作出来的牛羊肉片质量就不好。”
肉源造假时有发生
事实上,低价牛羊肉已不再是行业秘密,有的商家甚至利用鸭肉、狐肉等其他肉源来制作假货。
2018年,济南市章丘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区生产、流通、餐饮等各个环节的羊肉产品开展专项抽检,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羊肉产品检测。 结果显示,124批次产品中,有8批次肉源DNA检出不合格。 一些羊肉片不含羊源性成分,涉嫌造假,而另一些羊片则检出其他肉类源性成分。
2022年12月,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假冒牛羊肉卷案公开宣判。 法院查明,杨某、王某等人于2021年7月、2021年8月购买切肉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设立食品加工窝点,并在购买的冷冻鸭肉中添加牛羊肉香精。 利用面粉等材料,将鸭肉加工成肉卷,冒充牛肉卷或羊肉卷,并在多个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进行销售,总金额超过200万元。
“我们厂家把市场上准备好的牛羊肉片分为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好吃的和难吃的。不能吃的不仅含有牛羊肉以外的其他肉类,而且还添加了杂乱的配料,大部分都是利用直播渠道卖货,主要是卖给贪图便宜的人,但这样的产品并不多。” 关先生说道。
“我们还有鸭肉。” 上述四川成都食品公司的客服表示,这种鸭肉卷主要由鸭肉和黄油制成,用于红油火锅时“一般不能食用”,因此这种鸭肉卷鸭肉卷在当地销量还可以,但“北方很少用,所以白锅不适合”。 随后,客服推荐了一款调味牛肉片,售价32元/斤,称红锅白锅都适合。 当被问及为什么店里没有这款鸭肉片的链接时,客服人员回答说:“鸭肉没有列出(链接)。如果顾客有需要,我们会推荐给顾客。”
某电商出售掺黄油的鸭肉卷,称用在红油火锅中“一般不能食用”。对话截图
与店里每公斤16元的预制牛肉片相比,这种黄油拌鸭肉的价格要低一些。 “切的9.5元一公斤,包邮。如果自己切的话,就是8.5元一公斤,而且保证不散。” 对于有的餐饮企业是否用这种鸭片冒充牛肉片,客服表示,鸭片是正规产品,标签上如实标注了成分。“我们要说清楚”卖给顾客的时候,牛肉味卷可以做,但是配料要写好。
从事肉类加工行业十多年的张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据她了解,2020年之前,市场上70%的牛羊肉片都是由不同肉类复合而成。来源,有些厂家没有如实标注。 “早期,进口牛羊肉数量较少,国产牛羊肉价格为每斤37元至40元。 买回来切片后,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超市,中间每一层都要有利润。 卖到超市,每斤78至80元。 十块钱,所以行业里最受欢迎的就是复合肉片。”2020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的影响,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标签,复合牛羊肉卷产品开始减少,而目前市场份额不足20%。” 从2021年开始,我们将逐步转向内蒙古的牛羊肉来源。我个人不提倡公司做复合产品,但客户需求还是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生肉,成本仍有降低的空间。 批发商王先生透露,购买售价25元/公斤的生羊肉卷时,“通常用5公斤半的肉和2公斤半的羊脂来做8公斤的肉卷”。 肥肉和瘦肉夹在一起并快速冷冻,这样它们就不会散开。 油便宜,羊肉本身自带,但有的是后来加的。 一般的牛羊肉片这个价格都买不到了。”
该速冻食品公司负责人施女士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经常购买的冷冻牛羊肉卷大多是生肉卷和熟肉卷。 根据消费者对牛羊肉卷的饮食和品质要求,有不同的购买场景。 按标准要求生产的肉卷应满足感官要求并具有适当的形状。 预包装食品还应当自觉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标签清晰、标注如实。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