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农资讯

三醉斋茶论坛版主,三醉斋茶论坛是不是关闭了

大成堂八卦:本账号由个人、业余爱好者、纯兴趣发布,旨在分享各种美味的茶饮体验以及茶具、文化玩具、美食等各种好玩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特别注释,内容保持原创。若转载本文原文,请注明出处,请勿向第三方提供商业依据。

最近正好拿到了自己喜欢的老茶,手头没有太多资料,就习惯性的去一些熟悉的论坛整理资料,意外的发现可以搜索到相关的资料。三醉斋论坛,或者说2006年5月的帖子有点挑衅。要知道,论坛业态由于微博、微信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在走向没落。很难说今天的与会者对三醉斋论坛的热情与当年一样。打不开或者照片不发布是常有的事,而主页上的照片上写着“禁止访问该内容”会进一步让老用户失望。

搜索完我要找的茶品后,每篇帖子都有几十页长,我还是有“先看海报”的老习惯,把海报想表达的东西都看完再看。如果您从头到尾浏览这些帖子和讨论,您基本上就会发现这种茶的过去和现在。

(02蒙古茶相关资料)

(2001年瑞龙的纪念被寄到勐库大雪山,这在其他论坛上很少见到)

请您将两张照片截图查看。目前,纯粹出于讨论目的的文章很少。对于更多关于植入式广告的深思熟虑的文章,我要感谢像xx小熊猫这样的作者。 xxxx 请阅读Kinyong。文章写得好,广告也做得好。

看完资料,想起小时候还纯真的时候,想要深刻表达一些东西,于是搜索,找到了这篇文章,于是全文转发。作者身份不明。com”。如有版权,如有争议,请及时通知本账号删除。

大约在那个时候,我们聚集在三嘴斋,一个茶论坛。

“三瑞斋”是新世纪初成立的一个文学论坛,在2005年、2006年达到鼎盛时期,被称为“讨论一切茶问题”后,从2007年开始,这个茶论坛就被称为“茶论坛”。在越南成立后,越来越多有着不同目标的各类人士开始慢慢“改口”,最终沿着2009年、2010年、2011年的轨迹,最终被微博和微信吞噬的情况发生。

三醉斋,这个茶论坛见证了中国茶业最动荡的十年,也接待了无数茶爱好者的不眠之夜。

当今茶界几乎所有有“名姓”的茶高官都开过户口,写过东西,或者悄悄跳进三嘴斋。

茶界类似的论坛和论坛还有很多,但从来没有像三嘴斋这样聚集了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来讨论茶的艺术。而且,没有其他论坛能像三嘴斋那样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对茶叶行业产生了影响。

我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一开始并不想把所有的视觉点都集中在《三嘴斋》上。因为当时天涯等BBS都有讨论茶的版块。但最终,在见到了所有受访者后,我发现,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大家所记得的,只是这个茶论坛上的那些日日夜夜。

关于三嘴斋论坛的记忆片段:

1. 出名

2004年,初入三醉斋的@于从嘉,用自己的第一个帖子《凤凰单丛,你问我答》挑战台湾著名茶人@枫静的“攻击性”。 @峰嘉狂言“发10个帖子就推翻我了!”,但发了300个帖子,@卡诺从嘉依然存在。从此,@于从佳一战成名。多年后,当我谈论这件事时,我仍然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肾上腺素在涌动。

2.茶币

从2006年开始,@Kuukayama就在论坛上拍卖99绿树、01简云、01一树、水蓝印……一系列茶品,虽然拍卖不是为了金钱,但茶币!茶饼的平均价格从几千到几万茶币不等。一台幕后机器在最受欢迎的拍卖会上爆炸,赚得数十万茶币,使@Kukkasan 成为三洲的“首富”。这些茶币还在那里,无法取出或兑换成人民币。它的唯一目的是让@Kuukayama 每次想起它时都笑起来。

3. 战舰

2007年,云南普洱茶公司以二战日本海军大和号军舰为背景,在台湾杂志《All around》上刊登广告。随着事件的展开,论坛的点击率和讨论率屡创新高。不过,事件很快平息,涉事品牌纷纷退出事件。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新,@xiongzaitianya 写道:“从那时起,我更加坚信一件事:网络其实没什么用,它只是人们情绪的一个出口。”

4.旧熨斗

同样是在2007年,@粤雪飞在三醉斋发帖声称观音老可以喝酒。一位文质彬彬的人讽刺道:“如果我们的祖先早知道老铁能喝酒,我们就不会这么穷了!”由于性格热情,被直接称为“厨房里的败类”。因为人身攻击太多,@粤星飞暂时不玩三醉了。 2016年,陈味铁观音国家标准公布,@岳雪峰淡淡地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5.故居

2012年,@于从嘉、三嘴斋创始人苏晓和其他几位资深版主在广州的一家茶馆见面,讨论三嘴斋的改革方向。记得那天,在各种鸡毛蒜皮的争吵中,我最终恶狠狠地说:“明年春茶不练,你的网站就废了!”过了一会儿,他在电话那头说道:“三嘴真的成了我的老家了……”

起源| 普洱热与三祖井斋谁推谁?

到目前为止,三嘴斋讨论最多、最热闹的肯定是普洱了。

@Yo Congjia 我还记得2004年我刚加入三嘴斋的时候,注册用户还不到2000人。几年后,从2006年到2007年,几乎70%的国内外茶行业专家、学者、收藏家、利益相关者、客商都聚集在这里。

当时普洱茶正蓬勃发展。每个人都来到这个已经很著名的茶论坛网站,因为他们想学习一些东西。

“2004年勐海事业的重组是一个小高潮。那次重组之后,议论纷纷,很多云南和普洱的人进入了国内。而2006年是第一波普洱最疯狂的一年。”呃。当人们出来的时候,内容很棒,每个人都在展示他们所知道的,他们所说的都是无价的。”@Yo Congjia 说普洱茶很受欢迎。

@xiongzaitianya 认为,翟三醉走到这一步,纯属偶然,也是被动的。 “早期主要只是文人论坛,谈论音乐、棋艺、书法、绘画等,后来慢慢茶就成为了主导。” ”

当然,这也与当时普洱的浓厚氛围密不可分。

而@姚从佳认为,从2006年到2010年短短4年时间,三醉斋就让行业前进了10年。 “特别是普洱海浪,没有三醉就没有普洱海。这是一个非常高、非常快的潮汐。”

在茶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需要一个代表茶产业的互联网平台。是历史给了三醉斋机会,也让三醉论坛弘扬了这段历史。

@铁铁草草说:“不存在三病,可能有五病、六病,但它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

接受茶语网采访的另外几位三醉网友表示,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和三醉喝普洱。 “一旦进来就不能离开。我想你可以喝一诚。” ”

这只是一个例子,但如果这样的例子多了,就会成为一种现象。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关于普洱茶以及种子的知识开始被有意识地传播。

三嘴斋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当时茶行业第一的线上平台。

现状| 内容的营养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骂”

除非你是长期的“潜水者”,否则每个参加论坛的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都或多或少地与他人发生过一些分歧或言语上的“冲突”。

“如果每个人都更加谦虚,就不会有像以前那么多的噪音,相反,如果没有那么多噪音,那个论坛就不会像我一样有趣。” 。

“争议”问题曾经帮助三瑞寨市经历了从人气下降到人口快速增长的逐步转变。

“因为在2000年代初,真正了解茶的人并不多,大家都对知识如饥似渴,人们对一个观点进行争论。在争论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多方坚持介入。” ,当时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三嘴寨的。”@wuji 回忆道。

而且与如今电脑、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不同,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高昂的上网成本和技术壁垒吸引了相当多的精英人士上网。因此,2000年代初的互联网有一个相对干净、精简、有意义的网络环境。

(对岩茶的专业评论早在2005年就已存在)

“你可以在三醉论坛上找到‘最好的版本’,那里仍然有很多很棒的老帖子,写得很漂亮。有些是关于市场的,有些是关于专业的,而且很多都是非常有洞察力的。”

“10年前讨论的很多话题现在看来都是笑话。”@西安天涯说,“你一定听说过2006年左右的普洱茶干储和纯干储,当时的共识是这是犯罪行为。” ” “如果把茶放在广东这样潮湿的地方,就比较干,而且香,所以我的茶在北京,大家都会觉得一定是这样。 ”

在这个持续讨论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变得越来越清晰。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你的很多选择都受到茶叶卖家和当地渠道的限制。如果你质疑他们说的好不好,没有办法比较,所以你可以争论。但在网络论坛上,越来越多的人信息越来越平等,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所以,论坛是第一批茶人,我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我的智力启蒙。”@Bijian 谁做主感叹道。

而在讨论的时候,双方往往都是理性的人,很多情况下大家讨论不同的意见,经过几轮之后,最终都是和睦相处,而不是吵架或者无法达成解决方案。而只要其中一个是私生子,就会有很多人想要隔着屏幕对峙几句,打架。

“互联网上肯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些人会说严厉的话,有些人会提出棘手的问题,有些人如果无法处理这些问题就会感到尴尬。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将对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前主持人@肖小宇说道。

在破坏行为猖獗的后期,争论和谴责愈演愈烈。

2007年普洱茶市场低迷后,由于利益冲突,更多有关普洱茶的内容发布。 “其实,当时普洱茶的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有意图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尤其是在论坛上发帖。”

“也许以前你翻5个帖子就能找到一篇有营养的文章,现在10个帖子都找不到了。而且,真正想学习的人,博客、微信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漂流了渐渐地,茶论坛变得毫无用处。

事件| “被世界包围”的石昆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嘴论坛的无数次交流和冲突中,对一个人的“围困和压迫”持续了很多年,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如果要评“三瑞斋史上十大事件”,史坤吾绝对位列——条斥责名单的前列。

如果说人在网上和网下可以有不同的性格,那么石昆木的“网上性格”颇受争议。

有人说他“非常傲慢,脸上写满了商业目的”,也有人说他“太狡猾了,故意用错误的观点误导别人”。当然,有些人试图相信他。 “显然当时很多意见都是未经检验的,也不是很准确。他并没有什么恶意,他只是相信了自己听到的,写在网上,然后……人们对我进行了人身攻击。”知道吗? ”

但不管他是谁,底线是他的观点和说辞都充满了“矛盾”、“矛盾”,甚至“捏造”,让这位台湾茶艺大师在短短几年内就在大陆红极一时。之后,他在网络上的形象崩塌,甚至“被世人围攻”。

与此同时,网友们“全押”,一人难胜四人,最终以石坤木退出大陆所有论坛而告终。

今天回顾那场残酷的战争,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会有非理性的成分”、“可以讨论意见,但没必要进行人身攻击,否则就会变成网络暴力。”相信。 “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来检验,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时间都会证明一切。”

石昆木随后创办了“经典普洱论坛”,并更新了他的博客文章,至今仍广受欢迎。当然,也有人摇头说:“他现在完全伪装成活佛、宇宙真理了。”

石坤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这个人下结论。但说实话,不管他喜欢与否,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玩乐结束后,他正在获得间接的好处,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这就是在线战斗变得自相矛盾的地方。

主持人| 三锐寨谁最可爱?

参加过论坛的人都知道,早期成为版主是没有什么“补贴”的,一切都是靠热情。伊宰三洲也是如此。最初,栏目划分不是很详细,只有5-6个版主,但经过几次修改,版块越来越细,茶爱好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强大。我们需要更多的经理。

于是,这十年来,一大批愿意带头的人,像一架梯子一样,纷纷承担起‘主持人’的责任,都在三醉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站正在建设中,”副站长@Feihua 说道。

有些人可能每天花八九个小时在论坛上。还有人白天闲暇时间都在论坛上度过,更何况晚上还要维护论坛,工作到半夜。为了妥善准备活动,主持人必须提前组织、计划和主持会议。

集群的凝聚力和和谐度往往体现在主持人的情商上。版主免费调解所有内容管理和网友之间的纠纷,所以如果你去云南,版主会把你介绍给你,所以基本上遇到谁并不重要。当问题发生时,管理员会将其发布到网上,人们通常会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最亲近的人。

这些情感、时间、精力的投入,不是金钱利益驱动的,非常纯粹,非常感人。

而让三嘴人难忘的主人就是@丁卯。

(早期@Hirama 挑战@Kane Congjia 的旧帖子)

@无码记忆,他每天凌晨一两点左右登录,跟穷人打招呼,然后说:“大家都该睡觉了,我要喝水。”看看眼前的情况,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2-3个小时,他才休息。 ”

“@Dingma 话不多,也不像@Wkrcn 那样写长篇大论。他只是零零碎碎地说几句。但当我后来回去阅读并整理他说的一些内容时,我发现这很令人恼火。事实上,他说的每句话都有目的,可能是为了指出你的错误,但他不想让你难堪,他用一种非常诙谐的语气和你开玩笑。”

在做主的@笔剑眼里,@丁卯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 “他没有私心,会为别人着想,特别是在利益方面。他也能够做到公平,有原则地做事。”

虽然论坛界没有多少共识,但大家都尊重@银马的坚强个性和魅力。

2013年2月,@丁卯因病不幸去世。很多网友都对三子表示哀悼,不知道我是否还会知道他已经去世了。

现象| 成就三嘴斋的人

三嘴斋培养了许多当今在茶界举足轻重的人才。

三醉曾经因为散发着光和热而吸引了志同道合的茶客。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口碑的筛选,很多人都成为了当今新媒体语言中所谓的“大V”。

@叶从嘉说:“我受益于三醉斋,正是因为三醉,才有了今天的我。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叶从嘉,只知道叶汉中(叶从嘉的真名)。“不,”他坦白地说。

2004年到2007年,@于从佳被“关”在三瑞寨,每天除了睡觉,就蹲在电脑前吃饭。当时@yecongjia还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全国很少有人知道凤凰网空。他有先见之明,意识到互联网是宣传凤凰丹康的绝佳平台。

“我推广当地的文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不自觉地成为这个地方的代表。不过,我在推广丹冲的时候,很少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且也不说自己有多伟大。”最终,如果人们向你学习并认可你,你就会生存下去。”

《普洱壶艺》 ~ 《凤凰单丛,你问我答》(注:只需看干茶照片、汤色、叶底即可猜出茶的产地、品种、品质,考验你的技术.)通过他专业的互动贴,让人们见证了@于从佳的专业实力,也奠定了他在凤凰丹肯版的地位。凤凰丹肯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

“所以我敢说,《凤凰荡空》今天的火爆,我有部分责任,我可以很自信地说这句话。”@卡诺从佳说道。

在加入三嘴斋、创办茶饮之前,@Kudayshan 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入行多年,对茶叶市场非常了解,并热衷于在网上与其他人分享。他主持的几场拍卖会使他在三祖名声大噪。

他为人仗义、宽厚,这就是江湖茶人的印象。每个站都会有登陆活动,如果你需要赞助,@Kukkasan 会慷慨地给你钱和茶。即使是远道而来的茶友,也注重每一个细节。这种友谊是“纯粹的中国人”,大家都称赞他的忠诚,称他为“九哥”。

说起三嘴斋,@奎一山充满了感激之情。买茶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 ”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听这个陌生又难聚的茶师说:“广州那么大,我只是来喝茶的。” :“你的茶能卖这个价!看看九哥的莆仙茶能卖多少钱!”

“别人就是这么看你的!你说这财富真吓人!”

以前每次发帖都会被攻击,现在每天有20-30人加@粤雪飞微信好友。 “我的名气是从一场争吵中诞生的。”@粤oxuefan笑着说道。

“认识我的人有很多,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后来,有时我去北京或上海,我们会互相聊天说,哇,你@yuanxue,我被骂了,说, “这是一架飞机!”但我明白。 ”

三瑞斋不仅产生了众多“茶论坛领袖”,还造就了活跃于当今市场的一大波茶商。

“看看2004年有多少人在卖茶,现在有多少人在卖茶。以前有很多主持人和网友都有自己的工作,但随着我对茶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开始读书。从中获利后,我转向茶叶生意。

“从整个行业的推动来看,三醉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全老人说道。

茶会| 26个城市同时举办茶会

三嘴斋鼎盛时期有怎样的影响?如果你看看茶会,你可能会瞥见这种情况。

该活动始于2005年,由全国(普洱)新茶联名产品盛会“古茶马道”的两个主办方发起,目前已辐射到26个城市。 “当天下午2点,全国26个申请参赛的城市全部开始了泡鲜茶的宴会,”@wuyu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参与新茶联合产品的厂家有9家,2005年,每家公司都免费提供四到五种主要产品,也就是近45种茶叶,我听一位相关人士说。之后。你知道吗,当时的主持人知道这9家公司每家都向三醉送了一两件产品,而三醉则以“件”为单位分发到26个城市?可以想象,当你能同时得到9个不同厂商的支持时,这个论坛有多么强大。 ”

@muWEI参加的茶会在北京站举行。 “当时我们有100多人,有9个包房,泡不同厂家的茶,因为我们家午休时间最常喝茶,所以我们只能品尝一两个品牌,所以我们举办了一场延长茶会。派对并单独品尝了每个品牌。

“那次活动的反响尤其积极。11 年过去了,它仍然是我参加过的最大的茶会之一。”

这种商业逻辑和资源能量,运用到今天,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看来,确实是不可思议的。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后来变得史无前例。

三嘴论坛里这样的商机有很多,但我却很难抓住。有些人感到失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我们真的不需要三醉。”

当然,除了这个茶会之外,三瑞寨每年还会举办很多其他的茶会活动。 @bijianwhocalls的这张照片之所以如此令人难忘,是因为两年前,为了纪念@天猫去世一周年,他们接手了全国策划的名为“巅峰之战”的茶产品。这也是三醉的品牌盛会。

钱塘茶会始于2010年,由三瑞斋发起。 “虽然老人们已经搬离了三醉斋,但他们还是很感谢三醉斋提供了这样一个熟人来源。”

虚拟世界里的友谊也如此真实

网络时代,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有平等大师之间的同理心,也有因一言发现知己却相识太晚的悔恨之情。当然,有人在网上发脾气,但见面时却能一笑而过,忘恩负义,但也有人就是不能妥协,恨不得再在一起。

(早期的茶知识,很多无私的分享和讲解都是茶友们做的)

早期他参加过台湾的茶论坛,此后又参观过全国各地的茶论坛,但他感受到三醉的不同之处在于人。

“其实论坛也是一个社会,有一个生态链,只是比较虚拟,因为看不到人,但三醉斋的不同之处在于,有很多茶爱好者。这就是我遇到的:组织。”一些地面活动,”@'s Crop 说道。

说到试图“团结”这些网友,三嘴斋最重要的开创者和创始人之一@飞花有很多生动的回忆。 “例如,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茶漂流。”

``首先,你们都要在三嘴登记。从第一个人开始,泡点茶或者一本书,带上一个笔记本,写下你想说的话,完成后发送给下一个人。喝完这个茶,请换取当地的茶叶或书籍,送给下一个地点的下一个人……”

您的泡茶方法和饮茶经历将被记录并发布在互联网上。一路走来,你不仅了解了不同的茶,也认识了不同的人。

就这样,随着更多类似活动的开展,世界各地的网民不再有一个虚拟的网名,而当被问到我要去哪个城市时,马上就有人举手了。并说:“来找我吧!”

“当时和我一起出去玩的几个茶友已经形成了默契。我不需要明确解释你的帖子和他的回复,但有很多深层次的交流。谁做决定? ”

“即使你从未见过某个人,你的手机上也会收到一条信息,说:‘我路过你的小镇。’当你看到这条信息时,会给你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当你想起这座城市时,这些都是通过论坛增强的感受。”

友谊| 论坛时代已经过去,但“茶人之家”依然存在

导致斋三醉失去活力的原因有无数。

“手机版没有及时准备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论坛管理员的过度保守和失败。”“然后垃圾邮件和商业信息蔓延。” ” “机会有很多,但我抓不住。” “我常常伤了老人的心。”

或者,简而言之,——论坛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和天涯、毛普等国内大型社区一样,他们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最终还是被风吹雨打。但就像一个记忆的盒子一样,那里仍然有所有参与者的痕迹。

由于三嘴斋只是一个20-30人的小留言板,@飞花已经在这里10多年了,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和改变。有些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另一些人则结识了终生的朋友。 “人生有几十年”,@飞花感叹道。

遗憾的是,站长苏晓拒绝了采访请求。

你无法猜测网站创始人和所有者对三醉斋的真实感受。毕竟他还没有经历过三瑞斋从诞生到成长的所有时刻,所以所有的猜测都是肤浅的。

正如@飞花所说,“任何来到这个网站的人都可以来,也可以离开,但只有他不能这样做。”

网站运营所需的基础硬件设备和维护,以及每年的固定运营费用,基本上都会由苏晓亲自承担。

从写代码到建立网站系统,三醉斋都是苏晓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我相信,如果他愿意分享他所追求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倾听并尊重他的选择。”@飞花说道。

@袁学凡说,“三瑞斋就像当年的黄埔军校,培养了无数茶界精英。”

黄埔军校毕业的茶艺名家至今仍显赫在茶界的各个角落。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报出自己是三嘴仔,那种“同学情谊”似乎总是瞬间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时代的开始。

论坛最辉煌的日子已经结束,但“铁曼之家”依然存在,亲情依然存在,故事仍在继续,但终究是另一篇章。

(感谢文章内外的所有受访者。)

敬请关注大成一堂,分享更多。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