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农资讯

增塑剂的概念,增塑剂是指

很多人可能对增塑剂不太熟悉,但如果你还记得2011年台湾发生的增塑剂丑闻,你就会明白。是的,增塑剂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它们经常出现在新闻头条中。

当时,发现台湾御神香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食品添加剂“雾化剂”含有增塑剂DEHP,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该公司是台湾最大的雾化剂供应商,但后来发现有近300家公司受到塑化剂污染。无独有偶,2012年国内著名酒类生产企业也陷入了增塑剂的漩涡,股价暴跌。由于塑化剂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每次发生事件都会刺激公众的神经,加剧他们的焦虑。

什么是增塑剂?

增塑剂又称增塑剂,是添加到聚合物聚合物体系中以增加可塑性、柔韧性或溶胀性而不影响聚合物基本性能的物质。一般来说,它涉及软化原本坚硬的聚合物,使其更易于加工。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纤维素、醋酸乙烯树脂、合成橡胶、涂料等合成材料中。增塑剂是最常用的塑料添加剂,添加量一般为0%~50%。

增塑剂类型

增塑剂按化学结构分为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聚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代烃类、环氧树脂类、聚酯类等。其他分类还有功能、作用等。邻苯二甲酸酯是增塑剂中最大的一类,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酯和对苯二甲酸酯,约占增塑剂市场份额的15%以上。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有10多种,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湾区增塑剂丑闻的“罪魁祸首”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又称DEHP(商品名:DOP),也是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本文重点介绍邻苯二甲酸盐。

增塑剂的作用

通常,当增塑剂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时,两者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但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分子间作用力,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摩擦力。这改变了聚合物的结构,使其更柔软,增加了伸长率、柔韧性和抗冲击性,降低了聚合物的硬度、粘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改善了聚合物及其组分的混合。

增塑剂的开发

1907年美国贝克兰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合成塑料——酚醛树脂后,塑料很快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固然很棒,但其化学特性往往使其又硬又脆,从而难以加工。此时,就会产生增塑剂。

早期人类使用的增塑剂是樟脑等天然化合物。自1912年发现磷酸酯和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对纤维素树脂的增塑功能以来,带动了合成酯类增塑剂的开发和研究。 1935年聚氯乙烯(PVC)生产工业化后,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有500多种增塑剂,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皮革、建材、玩具、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等众多塑料制品中。据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增塑剂消费量约为600万吨,其中93%以上增塑剂用于氯乙烯塑料。

增塑剂是良药还是魔鬼?

增塑剂显然是塑料及包装、汽车、电子信息、建筑材料、化工等相关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添加剂。然而,增塑剂在改善塑料本身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由于部分增塑剂的迁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不容忽视,在健康和安全至上的当今社会,即使是最小的安全问题也会引起公众的关注,需要特别关注。如果不使用塑化剂,媒体上有很多“频繁涂指甲油会导致不孕”、“使用保鲜膜小心中毒”、“购买时小心塑化剂”等警告。婴儿玩具。”这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书籍封面有毒》《小心《毒恋人》等报道触目惊心。很多报道反映,增塑剂的使用如此广泛,以至于增塑剂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去年,上海市质监局对30批次塑料书籍装订包装及书籍封面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5批次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不符合判定要求,存在安全风险。

那么,增塑剂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呢?目前发现的主要安全风险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其中六大安全风险值得关注。增塑剂无色、无味或有轻微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它不存在于塑料中,主要通过与人类口腔、皮肤和粘膜接触而迁移到环境中。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影响生物内分泌系统并引起癌细胞增殖的环境激素,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其中包括DEHP 在内的六种污染物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列为主要污染物。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甚至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而对于儿童来说,长期高剂量会影响生殖和发育。

当然,DEHP 等邻苯二甲酸盐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摄入量。对于体重60 公斤的成年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欧盟分别认为一生中每人每天不超过1.5、2.4 和3.0 毫克DEHP 摄入量是安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的毒性更小,每天9.0 毫克的剂量是安全的。

增塑剂控制

鉴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潜在危险,美国和欧盟自1999年起就出台了限制其使用的政策。欧盟通过ROHS指令和REACH法规限制邻苯二甲酸盐(主要是DEHP、DBP、DIBP、BBP)的使用,其浓度不得超过0.1%。

根据欧洲化学品管理局三月份的通知,对邻苯二甲酸盐的限制将从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扩大到地板、床垫和鞋类等其他塑料消费品。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已将DINP列入危险化学品清单,并将六种邻苯二甲酸盐列入主要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2008年,美国禁止在塑料玩具中使用六种邻苯二甲酸盐,只要其含量不超过0.1%。

我国于2007年开始限制化妆品和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 2011年台湾“塑化剂”丑闻后,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盐列入非食用物质“黑名单”。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玩具和其他消费品中邻苯二甲酸盐使用的控制,并主导制定了首个玩具中邻苯二甲酸盐测试的国际标准。 2014年修订的玩具安全标准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六种增塑剂列为限制物质,限制要求与欧盟相同。

注:六种禁用和限制使用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MP)。舒张压)。

增塑剂的未来

此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其价格低廉而被广泛使用,但此类常规增塑剂的使用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受到限制,预计增塑剂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塑料未来发展趋势。聚酯、环氧油、醚酯、柠檬酸酯、偏苯三酸增塑剂等的开发

柠檬酸增塑剂具有无毒、不挥发、耐候性好、相容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的首选绿色环保增塑剂,其用量正在迅速增长。虽然我国柠檬酸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限制,目前还无法大规模推广或应用。

环氧油类增塑剂是有机过酸与天然油脂进行环氧化反应生成的一种环保型增塑剂,由于价格低廉、毒性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环氧大豆油类增塑剂。 (欧洲南方天文台)聚酯类增塑剂具有低迁移、耐高温、耐水和溶剂萃取等优点,但相容性、加工性、耐低温性较差。

当然,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应用历史悠久,市场占有率较高,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被取代,而随着政府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和行业的主动增加,也有赖于该用量的增加。无毒环保增塑剂的开发和应用,尽快消除有害增塑剂。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