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的朋友们还记得时下流行的调制饮料——麦芽奶吗?当时,人们普遍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市场上的副食品几乎都需要门票。原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难获得,麦芽奶等替代乳制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然而,当麦乳精刚开始流行时,它被许多家庭视为奢侈品。摆脱麦芽奶和今天摆脱麦片一样困难。当家里来客人时,父母会端上麦芽奶,但要注意不要浸泡。罐头里的麦芽奶凝固了,人们不想吃,所以我的孩子偷偷地打开盖子,取出了里面的麦芽奶块。她很喜欢咀嚼颗粒时散发出的香味。记忆。
麦乳精到底是什么?没有听说过奶粉的年轻人可能会以为它是一种食用香精。事实上,其名称中的每一个字都直接指代原材料。麦乳精的主要原料是二棱大麦,经发芽、烘烤、糖化制成麦芽,而乳则由原料乳加工提取,生产奶油、奶粉、炼乳、麦芽糊精、葡萄糖、焦糖、等,由两种原料混合制成,作为助剂和填充剂,改善饮料的溶解度,改善风味,增强香气。大家最常吃的可能就是国产的上海牌麦芽奶,但麦芽奶其实最早出现在欧洲,并在二战前风靡欧美。
国外麦芽奶——好立克麦芽奶起源于19世纪,在英国被称为Horlicks。创始人是英国兄弟威廉·霍利克斯和詹姆斯·霍利克斯。作为一名化学家和药剂师,威廉致力于研究和生产婴儿食品。根据威廉的研究,詹姆斯提出了利用婴儿饮料来改善婴幼儿健康的想法。 1873 年,詹姆斯开始用麦芽和牛奶生产一种新型婴儿饮料。但英国投资者并不看好该项目,不愿提供启动资金,于是两兄弟集资后前往美国,成立了公司,并在美国兴建了工厂。十年后,这种饮料终于研制成功,并于1883年美国授予该饮料专利号“278967”。当商标最终注册后,好立克兄弟将这种饮料命名为好立克麦芽奶。
1890年,詹姆斯把他的发明带回了英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麦芽奶从婴儿饮料变成了流行饮料,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士兵的营养补充剂。在英国,它被命名为“Horlicks”。
旧中国的第一杯麦乳精民国时期,商人黄中久的女婿张伯荣经营的久福药业公司卷入官司,张伯荣决定转型为制药公司。当时在英国人中流行的一种速溶麦芽饮料。当时,上海即饮行业的主要份额是从瑞士进口的阿华田麦芽奶(又名阿华田)。 1937年,久福公司以阿华田为原料,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款速溶麦芽饮料——乐福麦乳精。乐福麦芽奶一经推出,许多中国人涌入该公司,但在随后的战争中,九福公司屡创亏损,到新中国成立时,员工仅有11人。
新中国第一杯麦乳精1961年,上海咖啡厂接管了乐可福麦乳精,并将名称简化为乐可福。随着市场影响力的扩大,乐可福逐渐成为麦乳精的代名词。直到乐口福中的“福”字被认为是“四旧”,乐口福才不得不更名为上海牌麦乳精。早期国产麦芽奶粉是在阿华田的基础上开发的,配方中也加入了可可粉。之所以需要从配方中去除可可粉,提高其营养成分,是因为可可豆的进口。被禁止后。这是最常见的“强化麦芽奶”。
当时,麦乳精饮料具有一定的魅力,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些味道也许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享受感。
当麦芽奶的辉煌传入中国时,中国人也非常喜欢麦芽奶,走亲访友时都会带上一两罐,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越来越多的麦芽奶品牌和生产商出现在中国,其口味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儿时的麦芽奶有一种独特的甜味。然而,随着新产品的推出,麦乳精和中国人民之间的联系逐渐断裂。
麦芽奶粉的衰落自1990 年以来,Collage 这种看似优质的可可饮料出现在市场上。 Gorogo的可可味比麦芽奶粉更浓,几乎可以认为是可可粉。自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鲜牛奶随处可见,像Colette这样的牛奶饮料更受欢迎。新冲泡的牛奶比麦乳精的味道更醇厚、更香、更甜、更美味。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彩电的普及,Colette的广告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Colette逐渐占领了中国饮料市场。 Colette已经取代了麦芽奶,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童年记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Gaorego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当你向2000 后一代谈论麦乳精和鳄鱼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困惑。但这是正常的。中国发展很快,新饮品层出不穷,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新产品的口味能紧跟潮流,价格也被大众广泛接受。如今,一包速溶咖啡的价格低于一瓶矿泉水,准备饮料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虽然麦芽奶仍然可以在网上购买,但公众的口味早已改变,麦芽奶不再受大众欢迎,在价格和口味上都输给了新产品。
我们总是感叹,很多东西的味道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即使怀旧产品仍然存在,它们的味道也总会有所不同。其实大家想要记住的并不是这个东西的味道,而是那些无忧无虑、天真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