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visualChina
文本| 波波夫
1892年春天,在越南中部长山山脉的小镇邦美蜀,一棵粗壮的树苗被连根拔起,踏上了向北一千多公里的旅程。到达云南省大理市朱拉村时,叶已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但苦于缺乏咖啡因的法国传教士天德还是抓住了机会,来到了后墙旁精心种植的教堂。
这就是咖啡树最初在中国扎根的方式。当时越南是亚洲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咖啡在中国还很稀有。 117年过去了,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咖啡产区,但并不能说咖啡文化尚未在中国扎根。
在咖啡丛林中,中国仍然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咖啡深受资本喜爱,在网络上走红,但推出多种盖饭的肯德基,在北上广深上班,一杯咖啡的价格更高。其反应率高于食品。然而,用专业分析师更客气的说法来说,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典型的咖啡消费市场。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咖啡进口总量与其作为世界第二大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根据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就进口量而言,2017年中国进口咖啡15.5万吨,位居世界第八。从进口额来看,根据World’s Top Exports数据,2017年中国咖啡进口额为5.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即使从进口增速来看,也并不稳定。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0年至2015年,中国生咖啡豆进口量几乎翻了一番,但实际增长发生在2016年,并在2017年迅速达到顶峰。另一方面,2018年进口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略有减少。从人均咖啡消费量来看,中国咖啡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关注城市劳动人口而不是全国人口的券商申万宏源更为乐观的计算,我国城市劳动者平均每年消费咖啡约20杯,相当于1杯咖啡大约相当于一年。美国的1/20(约388杯)和日本的1/4(约280杯)。
这一统计标准背后的逻辑,对应了对中国咖啡消费者特征的两个关键词的间接认可:城市和上班族。但并非所有市场差距都意味着指数级增长。咖啡市场是否会成长为巨大的蓝海,还取决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回到消费者,人们喝咖啡基于两个主要需求。
一是生理需要。
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细胞,使大脑皮层兴奋,使人更加警觉和兴奋,减少困倦和疲劳,保持长期工作能力。它还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抗衰老,有利尿作用,刺激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咖啡因可以缩短人们的反应时间,甚至提高反应能力,被列为奥运会运动员的违禁品。
说到咖啡,中国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喝美式咖啡时感受到的烧焦、苦涩的味道,99%的中国人都觉得能闻到烧焦的米果味。我的喉咙感觉就像被吹进烟囱一样。根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 Panel 2018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最喜欢拿铁。事实上,法国和英国更喜欢加牛奶的柔滑咖啡。在法国和英国,大多数最受欢迎的咖啡都添加了牛奶。
但在中国,咖啡还面临着一个几乎无与伦比的竞争对手:茶。在茶之乡五环路外的下沉市场,几千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以茶来提神醒脑、抵抗辛苦劳动的疲劳。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种植了全球近60%的茶叶,也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212.4万吨)。
从好的方面来看,咖啡和茶的热潮似乎可以共存。虽然茶消费和咖啡消费具有相似的功能,但它们的替代效应并不是绝对的。位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岛国就是这样的例子。
日本与中国类似,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咖啡的流行只有几十年。咖啡在日本的传播不仅与明治维新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也与美国占领时期灌输的咖啡文化密切相关。因此,虽然自二战以来婴儿潮一代一直是日本咖啡的中流砥柱,但消费群体的老龄化正迫使日本咖啡饮用者思考如何才能吸引年轻人。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根据茶叶与输液组织的研究数据,该国每年饮用600亿杯红茶,相当于每人每天3杯。研究机构Allegra Strategy的数据显示,2017年英国新开咖啡店643家,成为欧洲咖啡店数量增幅最大的国家。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017年,英国人在咖啡上总共花费了63亿英镑,而在茶上的花费仅为15亿英镑。当然,成本背后的真相是茶的保质期更长。一杯咖啡平均消耗10 克烘焙研磨咖啡豆,一杯茶平均消耗3 克茶叶。
二是社会需求。
如果说茶馆在中国古代是休闲和信息的中心,那么咖啡馆在西方社会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并且与文学和新闻史密切相关。海明威在巴黎的丁香咖啡馆(巴黎蒙帕纳斯大道171 号)写下《太阳照常升起》,至今海明威的椅子仍放在那里。
事实上,在2019年的今天,咖啡店原本所起到的沟通和交流的意义,以及作为写字楼、住宅之外的第三空间的作用,已经被互联网**弱化了,人们已经可以使用咖啡店了。我几乎是零成本。建立联系成为限制未来咖啡店想象力的一大瓶颈。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咖啡店受到的影响最大。据彭博社报道,在2018 年底发送的一封内部电子邮件中,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表示,同年,他对英国老牌连锁店Costa Coffee 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开始从高层开始裁减员工我提到被解雇。被可口可乐收购。估计价值为51亿美元。当然,咖啡店、书店、有需要的兄弟们也开始聚集在一起取暖。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无法回避一个基本问题:今天的咖啡馆意味着什么?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简介:波波夫,关注科技改变世界的科技商业专栏作家,官方微信公众号:波波夫同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ID(ID:taimeiiti)或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