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欧美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味道因产地而异。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原产国种植的许多阿拉比卡咖啡豆都具有花香和果香的风味,而且由于口味酸甜,主要用作产地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或混合咖啡豆。 将会完成。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罗布斯塔咖啡豆因其味道酸苦,主要用于速溶咖啡和意大利拼配咖啡。咖啡现已成为时尚、休闲、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知道你每天看到的咖啡豆是从哪里来的吗?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被称为“人类的摇篮”,传说埃塞俄比亚牧羊人卡尔迪在他的羊吃了鲜红色的浆果后变得健康后,发现了一棵咖啡树。
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有一点是肯定的:咖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著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发源地,西达莫和耶加雪菲有着采摘野生咖啡豆的传统。
咖啡种植园位于海拔1,500多米,经历了1,000多年的演变和适应,创造了独特的咖啡风味。埃塞俄比亚咖啡多为水洗咖啡豆,特点是花香浓郁、口感顺滑细腻、巧克力味浓郁、果香浓郁。
埃塞俄比亚咖啡在户外生长,被称为“自然咖啡”,保留了咖啡豆的天然风味。其丰富、复杂的果香使其几乎一夜之间风靡全球,成为鉴赏家追捧的产品,价格也很高。
肯尼亚
大多数专业咖啡师都会告诉你,肯尼亚咖啡是最好的咖啡,具有明显的柠檬酸味、甜美的果味和浓郁的巧克力味。
肯尼亚咖啡的历史很短,阿拉比卡咖啡品种在20世纪初开始引入,随后来自巴西的更多品种被引入。肯尼亚咖啡的味道和品质与其自然景观一样吸引人,其特点是其诱人的香气。肯尼亚海拔高、多山,气温较低,延长了咖啡豆的成熟期,促进咖啡豆的积累。复杂的水果香气。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是世界领先的优质咖啡生产国之一,是世界咖啡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上帝钟爱的咖啡之乡。阿拉比卡咖啡生长在山脚海拔800至1900米的陡坡上,采收和清洗均由手工完成。
主要是卡杜拉和哥伦比亚品种的混合物。哥伦比亚产区丰富的地形和小气候孕育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低纬度和高海拔的独特地形为种植精品咖啡提供了完美的条件,这导致了许多咖啡农的诞生,他们自己种植、收获和加工咖啡。种植面积。
危地马拉
危地马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咖啡产地,也是一个代表咖啡口味多样性的国家。危地马拉SHB(最硬的咖啡豆)几乎被普遍认为是高品质咖啡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其丰富的地理和气候资源,包括300多种小气候、高山、太平洋和大西洋、巨大的火山湖以及墨西哥平原。
与上面相比,它是一个四面环山、湖泊、大海的小型产区,但虽然面积不大,但地处热带雨林、火山地质、高原垂直山谷的小气候却不止一种。 ”(韩怀宗(《新版咖啡学》)危地马拉咖啡味道独特、浓郁,独树一帜。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高纬度地区出产的咖啡豆味道浓郁,但酸度极强,因而产出高品质的咖啡。哥斯达黎加位于塔拉兹国首都圣何塞以南,是该国最有价值的咖啡种植区之一。
哥斯达黎加的咖啡产业起步很早,咖啡农的地位非常高,使其成为咖啡爱好者的天堂。此外,哥斯达黎加法律只允许种植阿拉比卡咖啡,这在世界上很少见。哥斯达黎加出产的咖啡豆被称为“特硬豆”,是可以承受海拔1500米以上种植的优质咖啡豆。除了传统的水洗方法外,哥斯达黎加独特的半日晒干燥方法“我们还创造了` “蜂蜜咖啡”。一个伟大的功能,使咖啡的味道更明亮、更甜。
卢旺达
这个快速发展的地区是举办国际咖啡比赛的主要地区之一。 “阿拉比卡咖啡自1920年代起在卢旺达种植,以其独特的果香甜味和浓郁的草本香气而闻名于世。”(引自中国咖啡网)它还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的优势。这使得卢旺达咖啡具有清爽、明亮和果香的风味。
与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卢旺达的咖啡主要由小农生产,他们在每年的咖啡收获期间收集成熟的咖啡樱桃果实并将其送往加工站。每年收获季节,农民都会采摘成熟的咖啡浆果,并将其运送到加工站进行加工。它们首先被手工分类。确保混合物中没有未成熟或损坏的水果。卢旺达可以说是东非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精品咖啡生产国。
巴拿马
艺伎一人即可登顶,这就是巴拿马咖啡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 2007年5月,在美国精品咖啡协会主办的烘焙杯赛上,巴拿马格莎立刻获得了“世界最佳咖啡”的称号,并以每磅130美元的高价被拍卖。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艺伎在世界舞台上广受欢迎,色彩明亮、用途广泛,具有浓郁的柑橘和茉莉花香,以及果味酸度。巴拿马原产咖啡豆的产量虽然不多,但咖啡界有“一粒巴拿马咖啡抵三粒咖啡豆”的说法,足见其品质之高。
巴拿马的咖啡艺伎之所以闻名于世,与巴拿马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除了咖啡浓郁度适中、口感顺滑、酸香细腻、口感均衡外,还能感受到焦糖、巧克力、柑橘、茉莉等独特风味。
中国云南省
云南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星巴克、雀巢等各大咖啡公司都感受到了其巨大的潜力。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2年。一百多年前,法国传教士田德宁神父在大理市宾川县朱克拉村种植了第一棵咖啡树——。这通常被认为是咖啡传入云南的最早记录。此后的100年里,该地区不再种植咖啡树,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跨国公司进入云南,这种进口产品才被重新种植、使用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原文:来自《普洱咖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