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品尝武夷岩茶。供图:新华社记者魏培泉
陕西省咸阳市的茶艺师示范炒茶技艺。新华社
贵州省淳义市湄潭县茶山,人们在采摘茶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供图
初冬,东方饮品为人间带来芬芳。
近日,“中国传统泡茶方法及相关习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例会审查,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人性已被添加到列表中。截至目前,中国共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认为,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值得自豪。我们将以此次应用的成功为契机,深化茶文化的融合和互学互鉴,让更多的人认识茶、热爱茶、享受茶的香气和魅力、分享美好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制茶的国家。”
这次世界遗产申请的成功有多重要?
官方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发表文章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1年首次公布。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登记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记录了生产、生活方式、习俗和文化。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重要特征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个国家每两年只能申请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者。今年有来自不同国家的46个文化遗产项目参赛,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据专家介绍,“中国传统泡茶方法及相关习俗”包括管理茶园、采摘茶叶、手工泡茶、如何品茶、分享茶等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等。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我国新遗产申报项目将包括“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由浙江省牵头申报,共有44家机构参与。 15个省(区、市)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两年的筹备和推广,中国茶文化不负众望,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梦想。
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背后,是对中国茶十足的“自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生产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入融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目前,我国茶园面积、从业人数、茶叶产量、产值均位居世界前列。
“茶是老百姓喝的东西,和米、盐一样,一日不能用完。”一位人民日报客户表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种植、采茶、泡茶、喝茶。已报告。制茶者根据当地习俗,采用绿茶、黄茶、发酵、萎凋、杀青、发酵等工艺,生产出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香茶六大类茶。茶。人们饮用和分享的茶有2000多种,由此形成的各种习俗至今仍渗透到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日中。
据报道,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在江南、江北、西南地区、华南四大茶区、淮河以南的秦岭、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它已流传到全国各地,为许多民族所共有。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刻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了茶、世界、包容的理念。
网友“任凡”表示,“中国茶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作为茶行业的人,我很自豪。”网友“生命是什么?”写道:离开。绿茶被列入世界遗产,我感到非常自豪。当我把绿茶捧在手上时,茶香突然变得更浓了。 ”
传承体系比较完整。
中国茶文化代代相传,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工艺、丰富的手工艺。更重要的是,中国茶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承体系,这是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前提。
12月4日,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梅向景在“中国白茶第一村”福建省福鼎市能东镇白柳村的白茶厂里制茶。使用古老的方法。
据央视报道,白家城表示,“这种利用阳光自然萎凋的古老加工方法,更好地保留了茶叶最自然的形状,富含活性酶和多酚,赋予白茶优雅宁静的味道。” :一位82岁的老人说,要经过摸梗、观色、闻香、品味四个步骤,才能喝到美味的白茶。
为推动福鼎白茶制茶技艺传承,美卡井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举办技艺培训班,将古老的制茶技艺传承给年轻一代。他说,“我很自豪,在我有生之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相信中国的茶产业会越来越好。”他坦言。
目前,中国茶的知识和技术主要通过家族成员、师徒传承,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定期培训。例如,从家族传统来看,安溪铁观音的制作技艺已传承至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第13代。在师徒传承方面,安徽省祁门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昌先生,五年来已传授徒弟17人。
《光明新闻》文章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家庭和社区活动参与中国茶的传承。例如,在家庭中,如何喝茶、如何奉茶等相关礼俗是由长辈传承给下一代的;在社区中,有组织的相关礼仪活动经验和礼仪知识是代代相传的。到一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口耳相传和前辈的亲自指导,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茶的传承已走进校园。浙江大学茶产业研究所所长王跃飞说,“我们经常邀请接班人到校园,一步步教学生,这和培养潜在的接班人是一样的。”他补充说,目前这样的接班人还比较多。 40余人接受中等职业培训。我国80多所大学设有茶学、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茶艺、茶艺等专业人才3000多人。
对此,网友“旅人”留言称:“向所有默默奉献的中国茶文化传承者致敬!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报道称这是“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应该传承下去! ”
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茶穿越了历史,超越了国界,成为中国的重要媒介,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文化学者余靖荣在接受环球时报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作为茶树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茶树、茶文化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他说它已经在里面传播了。贸易。唐代时开始传至日本、朝鲜、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6世纪传至欧洲、美洲。受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
时至今日,中国茶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尤其是在北非和西非国家。 2021年,中国出口茶叶约36.9万吨,价值约23亿美元,主要销往北非和西非国家。
新华网报道称,虽然茶是摩洛哥的国饮,但摩洛哥本地并不产茶,国民日常饮用的茶叶大部分来自中国。据相关统计网站显示,2021年,摩洛哥成为中国第一大茶叶进口国。
摩洛哥人阿拉米·哈桑(Alami Hassan) 说:“我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茶。我用一个强力壶泡茶,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倒水。我通常一天喝很多次茶。”说。
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各大超市,不少盒装茶要么是引人注目的中国品牌,要么用当地语言标注着原产于中国。这些中国茶中的绿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春眉”,意思是“宝眉”,另一种是“珠茶”或“火药茶”。火药。” 。
哈桑说,“摩洛哥人都喝中国茶,我们很高兴中国茶成功注册为世界遗产,我们欢迎中国人更多地了解摩洛哥茶文化。”
网友“傲雪寒梅”留言称:“中国茶艺传承千年,现已成为造福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友“慢慢”留言称:“中国茶”艺术传承千年,现已成为造福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也是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 ”
我期待听到更多有关中国茶的信息。
申遗成功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向世界讲述中国茶史、分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新契机。
据《人民日报》电子版文章称,为增强传承活力,相关社区、组织和个人成立了保护工作组,鼓励继承人以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为此成立了一个保护工作组。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代际传承,建立研究基地,编译热门读物,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认知度。保护。文化和旅游部及相关地方政府将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并积极支持相关社区、协会和个人组织,确保这一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实施。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靖表示,未来,中国茶叶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茶文化保护相关人士的参与。 “茶产业和文化还需要有机结合,茶因文化而兴,文化因茶而流行。只有这样,‘茶’等茶产业链才能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延伸和拓展。” +文化旅游、茶+文化创意、茶+深加工等“这是值得学习的做法。”
中央广播电视网发表文章指出,行业参与度高是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特点。下一步,茶行业人士将积极思考茶文化的发展,脱离作坊式生产和管理的思维模式,积极寻求技术更新,吸纳各专业人才发展茶文化。我们要为行业做出贡献,实现“茶+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动力。
网友“暖暖小燕”表示,“希望未来企业能做出更多方便的茶产品,让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可以轻松喝到。”网友“小崔”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喝到。”将会支付。”通过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 ”
敲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门,只是中国茶更多精彩故事的起点,值得世界期待。 (记者刘蕾)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2022年12月23日版本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