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上海开设首家民族餐饮品牌店、在高级景区开设餐饮店、明智地转型升级餐饮店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7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公告称,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进展,上海市已批复《关于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重点关注据透露,已经制定了降低成本、减轻负担、增加能源的计划。排水、场景创新、环境优化等推动上海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至2023年,上海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从1099.9亿元扩大到1505.3亿元,年均增长6.5%。目前,上海餐饮业供给和消费需求主要呈现“三化”发展态势。
一是国际化。上海的全球美食餐厅数量超过13000家,居全国第一,其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美食餐厅约占17%。上海居民积极消费各国美食,餐饮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是质量。近年来,上海米其林上市餐厅数量逐年增加,到2023年,上榜餐厅总数将达50家,跃居全国第一。美团黑珍珠和必吃榜上海入围商户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三是数字化。线上线下场景不断演变,线上下单柜台取货、线上下单店内取货、扫码下单等数字化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外卖逐渐成为全日制、跨品类的消费场景,也是餐饮数字化的主导形式之一。
市商务委透露,今年以来,受市场消费者信心波动、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餐饮业面临的压力加大。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展情况,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开展了深入调查。我们对全市餐饮行业进行了调查,并向相关部门和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进行了咨询。《若干措施》是充分吸收和利用兄弟国对餐饮企业建议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制定的。还有城市。
《若干措施》 提出降本减负、增能疏导、场景创新、环境优化等10项措施。
一是帮助餐饮企业优化门店布局。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在上海开设品牌首店,对2024年后国内及以上品牌在上海开设的首店给予一次性优惠。帮助餐饮企业在高层景区、公共体育场馆、演出场馆、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开设新的餐饮门店,每家门店将获得一次性奖励。
二是支持餐饮门店更新升级。我们帮助餐饮企业顺应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快门店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打造绿色餐厅。支持餐饮企业加大在燃气安全和油烟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从2024年起,能够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燃气安全或油烟污染治理等转型升级。这样做将获得一次性奖励。
三是支撑特色聚集体形成。支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的美食地标,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在特色集群中开设首店。符合条件的专业餐饮集群相关新建、改造项目,可享受本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政策支持。
四是支持第三方平台为餐饮企业赋能。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发放餐饮专用消费券、优惠券、全额消费折扣等方式支持平台本地餐饮卖家。
五是减轻了餐饮企业的经营负担。落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本市餐饮企业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本市餐饮企业员工按规定申请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经理之家等经济适用租赁住房。鼓励所有地区将主要学校午餐地点的家庭垃圾处理费减半。
六是支持开展餐饮促销消费活动。支持举办上海环球美食节等餐饮消费促进活动。在“5月5日购物节”、“上海夏季国际消费季”等大型主题活动期间积极策划餐饮及食品相关消费促进活动,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将为促进我市的商业和旅游业做出贡献。三、文化体育会展合作吸引、扩大和支持消费的政策。
七是扩大对餐饮业的综合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保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风险可控的定向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保障餐饮服务业小微企业综合发展。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重点防范财产损失和业务中断、食品安全等潜在风险。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将通过短期经营贷款、购买保险等相关措施,提高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并对影响全市消费市场的餐饮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
第八是优化餐饮企业准入环境。安装“互联网+明厨/明灶”的小餐馆,免予现场检查。提倡开餐馆“一个字”。优化火灾前消防安全检查。优化新老餐饮经销商注册流程。
九是创新餐饮业综合监管模式。统筹制定分级分类监管标准,优化分级分类检查方式,开展“非现场检查”。对于低风险餐饮单位,我们将通过停业、整顿、现场检查等方式,减少对正常经营的影响。
十是以审慎包容的态度推动餐饮业发展。合理规划户外餐饮区域,适当允许车辆停放,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车区等。通过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营销活动审批统一网站申请等方式,优化餐饮企业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