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义葡萄糖耐量是身体耐受葡萄糖的能力。 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值7.8mmol/L,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11.1mmol/L的状态,称为糖耐量异常,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糖尿病人和正常人的情况是一样的。
尽管这一群体尚未患有糖尿病,但他们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据相关研究报告,每年有5%~8%的糖耐量受损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患者患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着增加。
流行病学我国大样本调查显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应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为11.0%。此外,由于糖耐量受损(IGT)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国家糖尿病合作组研究小组发现,40岁人群中糖耐量受损(IGT)的患病率高于4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结果发现是2.9倍。长沙市报告组表示,以45岁为界限,45岁以上糖耐量异常患者数量是45岁以下患者的8倍。
据202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原因葡萄糖不耐症的大多数主要原因是遗传、生活方式因素或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遗传缺陷、胰岛素功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等。
其他因素:高尿酸血症或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糖耐量异常的治疗不是针对糖尿病,而是结合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具体来说,您可以: 生活方式干预,采用低盐、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制定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计划,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标。健康体重(BMI<24kg/m2)、肥胖或超重患者应在36个月内减轻体重5%10%,同时需要纠正戒烟、限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则应调整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我们建议每周进行250-300 分钟的体力活动。 糖耐量受损者,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佳(空腹血糖>6.1,餐后血糖>7.8mmol/L):可考虑药物干预。选择不同的干预药物。根据不同类型的糖耐量,例如,如果空腹血糖水平较低(空腹血糖水平> 6.1)或者如果您需要减肥,建议使用平均剂量的二甲双胍即可完成。可以使用2550毫克/天的剂量。传统中药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逐渐加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的良好选择。因此,镇元片等中成药是从人参果中提取的单植物药,是一种名贵、稀有的药材。并且药理机制也很清楚。它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脂、改善糖代谢,且安全性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研究发表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上,主要研究镇静制剂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心根准备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
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转化为2 型糖尿病的影响对转化为2 型糖尿病的影响[病例(%),N=48] 研究结果:治疗组中未转化为2 型糖尿病的率为100%;未转化率为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