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蒂姆天浩中国(以下简称蒂姆中国)宣布了两大消息。
首先,蒂姆中国从创始股东笛卡尔资本和国际餐饮集团RBI获得了总计6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2亿元)的贷款和额外资金。
另一个是Tim’s China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Popeyes中国业务出售给RBI集团的子公司。这也意味着大力水手中国将重新回到大力水手母公司RBI手中。
蒂姆中国未来将更加专注于咖啡车
据了解,本次融资不仅有助于蒂姆中国优化资产负债表,也将使蒂姆中国未来更加专注于核心咖啡业务。
大家知道,咖啡品牌Tim Hortons、炸鸡品牌Popeyes、快餐品牌汉堡王都属于RBI集团旗下,该集团在100多个国家拥有3万多家餐厅。地区。该集团也是汉堡王的母公司。
作为加拿大的“国咖啡”,Tim’s如何在中国逐步打造自己的“咖啡王国”:
2018年,RBI与笛卡尔资本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Tim's China。
2019年,Tim Hortons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在随后三年内获得了三笔大笔贷款。这显示了资本市场对添华的好感和信心。
*2020年5月,蒂姆中国获得腾讯数亿元战略贷款。当时,该品牌在全国仅有50多家专卖店。
*2021年,蒂姆中国完成第二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腾讯增持,中期资本跟投。
*2022年3月,Tims中国再次获得1.945亿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笛卡尔资本、QSR、少林资本管理等。同时,其估值从16.88亿美元调整至14亿美元,成为国内消费新路径上首个公开宣布降低估值的品牌。
该合资公司Tim's China 计划于2022 年9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面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蒂姆中国进入中国五年来收入持续增长。
据蒂姆中国2023年全年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总营收为15.76亿元,较上年增长55.9%。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3.4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7亿元增长3.1%。其中,一季度自营店销售收入3.11亿元。
从门店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3月末,Tim’s中国+大力水手中国门店数量已达917家,覆盖70个城市。目前,店型主要有四种:蒂姆快走解放店、蒂姆红店、金丰店(旗舰店)、蒂姆快捷灵峰店。
今年6月,Tim's中国还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不含特殊区域)拓展单店加盟,并通过品牌核心优势支持合作伙伴。
大力水手在中国的旅程很艰难
大力水手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可谓“运气不佳”。
北美炸鸡品牌大力水手(Popeyes)于1999年在北京和大连开设了3家门店,中文名为大力水手(Popeyes),但于2003年悄然退出中国市场。据报道,该品牌于2007年曾试图在中国寻找特许经营商,但也没有成功。
2020年5月,Popeyes在上海开设了中国首家门店,开业首日就大排长龙。当时,该品牌正在与当地合作伙伴TFI TAB食品投资公司合作,品牌运营商雄心勃勃地开设1,500家门店,预计在两到三年内使中国市场成为该品牌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将成为一个大市场。
然而事与愿违,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鼎盛时期,大力水手只开设了九家商店。截至2023年4月,中国大陆所有门店均关闭。
新的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2月,Tim's China与Popeyes China合并,Tim's China成为Popeyes China在中国大陆和澳门的独家运营商。
同年8月,Popeyes“中国首店”重新开业,标志着Tim's China接手该品牌后,该公司首次进军中国市场。该品牌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原址重新开设了中国首家门店,开业首日订单量突破1700单,创造了Popeyes的世界纪录。
此次回归,Popeyes也升级了产品研发和店面设计,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蒂姆中国区CEO天浩曾透露,2023年Popeyes将在中国市场开设10家门店,先主攻上海市场,然后扩展到江浙两省。 10年。截至发稿,大力水手官方小程序显示,其大陆门店全部位于上海,门店总数为15家(含1家快闪店)。据前面提到的品牌方透露,未来他们正在考虑向一二线城市扩张,主要是上海和北京。未来10年的目标依然是不少于1700家门店。此次,距离蒂姆中国收购大力水手中国、放弃炸鸡业务仅过去15个月,也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蒂姆中国2023年财报,大力水手品牌总营收约1577.44万元,仅占蒂姆中国总营收的1%,大力水手直营店成本约2338.47万元,占比1.58%。占Tims中国门店总成本。最终,大力水手的中国业务又回到了印度储备银行的手中。这标志着大力水手在中国的管理层第三次变动。放弃大力水手后,蒂姆中国希望更加专注于发展咖啡业务,但今年一季度中国咖啡行业整体表现并不理想,蒂姆中国也未能幸免。一季度门店数量有所增加,但扩张速度缓慢。即使目标是到2026 年开设2,750 家门店,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出售大力水手并放缓门店扩张,同时提高主打百吉饼价格的蒂姆中国,一直专注于“咖啡+热食”的差异化策略,但下一步正在寻找新的策略。增加公司利润是品牌面临的紧迫问题。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果您需要重印,请告诉我。
作者A
主编|苏苏
图片| 来自各品牌官方渠道
添加编辑微信:xdskefu2并加入实名品牌传播群
《每日推荐文章》